中共中央政治局前常委周永康29日被立案审查,其家族秘辛也被一一挖出。陆媒、港媒整理发现,周氏家族敛财是凭着石化、房地产等5大法宝,还有倒卖、资本运作等4种获利模式,手段多元。
综合大陆、香港媒体报导,石化、房地产、金融、文化旅游和基础建设是周永康家族敛财的5大法宝,获利的4大武器则有「官倒」、资本运作、「寄生虫」和正常经营模式。
周永康在石化领域浸淫30多年,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培植前董事长蒋洁敏等亲信。周永康的儿子周滨曾倒卖过石油设备,从中赚取中介费;周滨和岳母詹敏利成立公司接中石油工程,金额动辄人民币上百亿元。
周家也没放过过去几年最赚钱的房地产和金融业。周家曾成立地产开发公司,把在北京取得的住宅承建案卖给其他公司,从中赚取差价。周滨的投资公司也曾认购成都银行股本,再以高溢价方式转手卖出。
周氏家族在文化领域也有生意,相关企业从事影视投资,参与拍摄电影「康定情歌」、「绝录求生」。此外,周家企业也握有众多水电项目股权,集中在周永康主政过的四川省。
经归纳整理,周家最倚重的获利模式是「官倒」,也就是利用自身影响力获得实物和公司股权后,再以高价卖出。
报导指出,周家往往没有耐心真正经营资产,而是采取简单的倒卖方式牟利,某种程度上体现周氏家族「干一票是一票」的心态。
除了「官倒」,周家也利用资本市场,让资产到交易所公开上市后再套现;或是透过关系让相关企业成为大企业供应商,藉此包工程的「寄生虫」模式;还有相对可坦然示人的正常经营模式,足以印证周家在寻租手段上的多样化。
寻租又称为竞租,指在没有从事生产的情况下,为垄断社会资源或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即经济租)所从事的一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