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风格
首页>>资讯>>正文

秦亡汉兴得失于财税

http://www.zglbw.net    2013-05-12    来源:企惠通资讯    作者:小企
已阅读 2889 

中国财税博物馆古代财税历史展厅中有一个历久弥新的展示内容——?秦亡汉兴。两千多年来,每当中国社会发展出现重大转折时,人们总要重温这段历史并赋予它新的诠释。就制度而言,“汉承秦制”是历史的真实,但为什么几乎相同的制度,秦王朝只维持了15年,而汉王朝却持续了约400年呢?其中财税政策的宽严得失,引发民心向背,则是它们兴亡的最重要原因。

崇尚法家思想治国的秦始皇并吞六国后,改王为皇,自称皇帝,迅速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建驰道,设常备军,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平台。但好大喜功的秦皇嬴政,并没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社会转折,而是继续超越国力和财力,大上其政绩工程。他发兵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不惜民力建阿房宫、造郦山始皇陵、筑万里长城;还多次巡游、封禅祭祀,耗费了极大的财力。当时全国人口只有2000万,其中男劳力400万人,被秦始皇征发服役的男劳力竟达300万人,占全国男劳动力的75%。本来规定17岁以上男子每年服劳役1个月,而秦始皇则无期限征发,以至于有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民间传说。

为了满足如此庞大的财政支出,秦始皇唯一的办法是增税。他把农业税税率从历史上人们所认可的“什一税”一下子提高到“收泰半(意为三分之二)之赋”,即从农作物收获量的10%提高到66.67%,征收人头税高达每人每年1000钱,还派发了不少临时征调,以至于“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急征暴敛,使“民不聊生……天下父子不相安”,“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农民纷纷流亡,国家编户的纳税百姓不断减少,财政入不敷出。最终,“海内愁怨,遂用溃畔”,貌似强大的秦王朝灭顶于秦末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海之中。

汉初,人口锐减,生产停滞,满目疮痍,国民经济几近瘫痪。秦末农民大起义战争中的胜出者——沛县(今江苏)泗水亭长出身的刘邦,当上了开国皇帝。深知老百姓疾苦的刘邦,为了尽快恢复生产,改秦始皇严刑峻法的“法家治国”为与民休息的“黄老之学”治国,实行“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的宽厚政策。将农业税从秦的“泰半”改为十五分之一,即将税率从66.67%降为6.67%;文帝时再降为三十分之一,即3.3%,有些年份还实行免征。人头税也改为7岁至14岁的少年儿童征口赋20钱;15岁至56岁的成人征收算赋120钱,后来又减为40钱。后世所谓“人口”一词即由此而来。汉景帝将男子开始服役的年龄从秦代的17岁提高到20岁,后改为23岁,并明确免除徭役的年龄为56岁,役龄男子在本县服无偿劳役也严格执行每年不超过1个月,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为了减少财政支出,汉初几代皇帝崇尚节俭。汉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车骑都没有增添过。有一次,他想建筑一座露台,一计算要100斤黄金,相当于10户中等人家的财产,于是就把这项建设计划取消了。他和后宫的衣着都很简朴,不但自己穿草鞋,连他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度及地的衣服,不准她用绣花的帐子,以此做天下的楷模。同时,他还主张薄葬,他的陵墓不用金银铜锡装饰,一律用瓦器,并要求依山建陵以减少土方堆砌的工程量。汉景帝为了节省财政支出,规定陵墓中建造的陶俑长、宽、高都要缩小到实物的1/3,如武士俑从真人高170厘米左右缩短到56厘米,使整个体积缩小到1/27,从而大大节省了建陵的工程费用。另外,对屡犯边疆的匈奴,汉王朝也采取妥协退让的“和亲”政策,缩减了国家军费开支。从西汉开始,中国历代王朝都对入侵的游牧民族采取打得过打、打不过便想办法和亲的策略,以求边境的安宁。

可见,秦代由于财政上扩张靡费,横征暴敛,民怨沸腾,导致亡国;汉代则由于厉行节约,轻徭薄赋,涵养财源,促进了经济繁荣,获得了百姓的拥护,得以长治久安。

将本文转发至:
更多
检索信息:
铝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铝板网(www.zglbw.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铝板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铝板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④本站所提供信息仅供参考,凭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信息

发 表 评 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请在这里发表您个人看法,发言时请遵守法纪注意文明。

精华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