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风格
首页>>资讯>>正文

周公的“量入为出”理财

http://www.zglbw.net    2013-05-12    来源:企惠通资讯    作者:小企
已阅读 3710 

理财,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政权的巩固、国家的兴衰以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古人“《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的口头禅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把理财作为治理国家的大事。口头禅中的《洪范》是孔子编定的上古史——《尚书》中的一部分,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系统阐述国家施政大法的著作;《大学》则是《礼记》第42篇,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一书中抽出来,编成《大学》十章。《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由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定

西周时,称财政为“国用”,负责治理国家的大臣有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以及少师、少傅、少保,合为“九卿”。天官的主官是冢宰,亦称太宰,原为掌管王家财政及宫内事务的官。由于中国古代政府专业化分工不细,行政、经济、财政不分家,看似管财政支出和收入的天官府和地官府也兼管行政和经济。

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的西周财政赋税制度——九式九赋,是周公制订的。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史称周公,也称周公旦。周公是武王之弟,曾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曾以冢宰之职摄政。他总结了商纣淫暴贪婪而导致灭亡的教训,建立了周朝的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奖励农桑,民食充裕,一度出现“成康之治”。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仅仅作为西岐一员大将出现的周公旦,在正史中却是后世为政者之楷模。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作为世人最高典范,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由于孔子的推崇,周公成为后来儒家学者最为尊崇的古圣人之一,有时与孔子合称为“周孔”。

《礼记?王制》中说:“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大小,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意思是说冢宰编制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必须在每年年底,这时各种租税谷物都已经收进来了,按照土地的大小和年成的好坏,通算三十年以编制支出预算,根据收入计划支出。在量入为出理财思想的指导下,西周还明确规定以“九赋”之所入,供“九式”之所用,也就是以一定的年收入,抵补一定的年支出,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九式九赋”。

    所谓九赋,就是九种不同来源的财政收入,即邦中之赋、四郊之赋、邦甸之赋、家削之赋、邦县之赋、邦都之赋、关市之赋、山泽之赋和币余之赋。前六项是根据地区远近不同对农产品课征的赋税;关市之赋指商旅税;山泽之赋指矿、林、渔业特产税;币余之赋则指其他杂税。所谓九式,是九种不同的财政支出,即祭祀之式、丧荒之式、馐服之式、宾客之式、工事之式、刍秣之式、币帛之式、匪颁之式和好用之式。九式九赋的对应关系是:关市之赋,以待王之膳服;邦中之赋,以待宾客;四郊之赋,以待稍秣(牛马饲料);家削之赋,以待匪颁(赏赐) ;邦甸之赋,以待工事(工程支出);邦县之赋,以待币帛(聘问时用的币帛);邦都之赋,以待祭祀;山泽之赋,以待丧纪(丧事);币余之赋,以待赐予(特殊的赏赐)。除九赋与九式收支对口以外,其他方面也专款专用。“凡邦国之贡, 以待吊用(用于吊祭诸侯的丧事)”;“凡式贡之余财, 以共玩好之用”;“岁终则以货贿之入出会之”,即年终财政收支要核算汇总。

    西周以后,量入为出成了各个朝代理财思想的核心和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对量入为出的理财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意思是说取之于民的要有节制,不能竭泽而渔,支出一定要符合节约的原则。因为管子认为,地辟而国贫的原因是“舟舆饰,台榭广”,不注意“用之有止”。正是因为管子坚持量入为出的理财思想治理国家,才为齐国成为战国七雄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统治,“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虽然实行轻徭薄赋的财政政策,减少了国家税收收入,但由于采取的是量入为出的理财方针,因此并没有影响经济的复苏。文帝时甚至还做出天子外出不能乘驷马之车、将相外出只能乘牛车的极端俭省规定,大幅度削减了财政支出,达到了财政收支平衡,使西汉度过了开国之初的艰难,逐步走向强大。

    唐朝建立之初,常以隋亡为借鉴,减轻赋税,发展生产。唐太宗一直坚持“先王之治,度地以居人,均其沃瘠,差其贡赋,盖敛之必以道也。量入而为出,节用而爱人,度财省费,盖用之必有度也。是故既庶且赋,而教化行焉”的理财方针,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从而使唐王朝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将本文转发至:
更多
检索信息:理财
铝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铝板网(www.zglbw.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铝板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铝板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④本站所提供信息仅供参考,凭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信息

发 表 评 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请在这里发表您个人看法,发言时请遵守法纪注意文明。

名博欣赏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相关法律|联系方式|广告服务|虚位纳贤|免责声明
客服电话:13663800879客户服务:kf@zglbw.net 投诉信箱:ts@zglbw.net
Copyright © 2016 Zglbw.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铝板网
本站网络实名:铝板网      豫ICP备16014953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