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中国给非洲很多地方带来了廉价消费品、公路和学校,但是非洲领导人趋向于希望中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这是很多非洲人最想要的。
南非和尼日利亚等国政府都表示,中国利用非洲自然资源并将非洲作为产品销售市场,可能阻碍非洲人民脱贫致富的努力。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凸显非洲与中国的关系可能抑制非洲的工业化努力。
中非贸易今年料达到2,000亿美元,而2000年时仅为100亿美元;四年前,中国取代美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非洲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中约85%为石油和矿产等原材料。非洲发展银行认为,大多数非洲矿产以原矿的形式出口,这意味着加工这些矿产带来的就业岗位和财富是在非洲之外创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产品的大规模涌入,加剧了非洲工业化程度的下降。Brenthurst Foundation指出,过去10年,仅非洲纺织行业就失去了75万个就业岗位。
即使在非洲的制造业大国南非,约40%的鞋和布料也来自中国。
南非总统祖马去年警告称,这种不平衡的贸易“无法持续”,表达出了很多非洲国家政府的担忧。
“中国在非洲的浪漫化投资结束了。”研究机构Chatham House非洲项目负责人Alex Vines说道。
“作为全球人口起步最晚、人数增长最快的地区,非洲各国政府面临的主要压力是提供就业岗位。这些工作岗位给了中国人,对非洲并没有帮助。”
中国对非洲的大量投资令非洲受益匪浅。中国向非洲提供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时不要求民主、管理和人权等前提条件,赢得了很多赞扬;而西方国家的援助则要求这些,常常受到非洲指责。
中国近10年年均10%经济增长速度催生了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大幅提振非洲经济增长。
非洲从中国进口的廉价产品有助于缓解当地人民的生活压力,推动消费行业的发展。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认为,在很多国家,中国对矿石、木材和石油的需求迫使非洲国家关注于价值链底端,生产力提升不大。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指出,中国石油的三分之一来自非洲,大多数是来自安哥拉,非洲面临“荷兰病”风险--原材料的出口推高了本国币值,导致其他行业与外国竞争对手相比无竞争力。